宋代朱淑真 写一首词 丢一条命
提到古代的诗词,我们就能够想到仕途坎坷有浪漫不羁的李白、体会人间疾苦落笔成诗的杜甫、一生心念报效国家却始终不得重用的辛弃疾、还有那豁达开朗寄情山水的苏轼等等,他们千百年前的话语好像仍在我们耳边徘徊,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。 J3 d% i |3 n, A8 @3 Q: E, ]& S
( ?( X5 N2 E. Z# a' }
大家都知道,古代女子的地位并不高,甚至还限制女子接受教育,这就导致在诗词如此鼎盛的唐宋时期,众多留名史书的诗人中女性只占极少的一部分。我们能够想到的女词人首先就是李清照,她的才华我们不必多说,那可是是公认的才女,但虽然她嫁给爱情,却一生不幸福,可谓坎坷异常。
5 a. J: w. }1 [* z# V其实李清照虽然知名度最大,但流传下来的作品最多的却并不是她,而是朱淑真。听到朱淑真这个名字,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,但若论才能,她足以与李清照齐名媲美。
' \+ J1 l; J) o! _* P' n* R1 h, f' a3 D! Q
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朱淑真,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,成年后不仅善于作词还喜欢写书法。但与李清照不同,她并没有嫁给心爱的人,而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,最后嫁给了一个小官员。, R7 ^, H1 H. E, [/ F& j
朱淑真的丈夫认为,女子要恪守妇道,安心地为他处理好家内事物即可。可是婚姻无法困住思想自由的朱淑真,婚后的朱淑真仍然喜欢创作,做事也是大胆豪放。
5 j( L9 d8 [7 d8 n$ Q后来,因为她的丈夫渐渐有了“小三”,导致这场本就不是因为爱情产生的婚姻变得脆弱无比。在后来,朱淑真因为写了这首《清平乐·夏日游湖》。而受到了时人的非议,导致她回到娘家后跳河自尽。: {- x$ r/ C8 z; ?+ n
% m+ V% I9 K5 g6 ~* c9 G- E( `
清平乐·夏日游湖
4 n" D: V4 r, U' q1 Q) v9 x5 T宋代:朱淑真
- R J5 K5 {8 X5 o恼烟撩露,留我须臾住。携手藕花湖上路,一霎黄梅细雨。
8 v% A) p' ?1 N7 |; i* i娇痴不怕人猜,和衣睡倒人怀。最是分携时候,归来懒傍妆台。
! j; E4 y- |- ?3 A/ m- o9 f" ]: R# x+ c9 P5 v6 {/ L0 _* L
这首词是一篇叙事言情之作。是在记叙一次与恋人携手游湖的真实经历,同时刻画了一个感情生活异常愉快的少女形象。通过对此词的欣赏,似乎更加理解作者婚后之孤独生活带给她的苦闷,对她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折磨,难怪她“独对孤灯恨气高”。) ]# _ m5 q+ p- x
2 x! x# [1 z Z& o
词的一开头道出了游湖的时间,是夏日的清晨,如烟一般朦胧的雾气和晶莹剔透的露球将消未消之时,作者用了一个“恼”字,一个“撩”字,便为“留我须臾住”找到了理由,呆了一会儿,才携手走上满开荷花的湖堤。一霎时工夫黄梅细雨下起来了。这种情景在江南的五六月间黄梅成熟季节是常见的景象,这时游湖。烟雨茫茫,格外增添一份朦胧的情趣。2 z) X/ z, e2 l7 \: A, e1 Q, p
, z! A5 C1 X7 Z- t: i
词的下片是写躲避细雨和作者当时的心态。“娇痴不怕人猜”转得好,朱淑真自是朱淑真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“和衣睡倒人怀”六字,原作“随群暂遣愁怀”,是根据四印斋本校改的,因为上片有“留我须爽住,携手藕花湖上路”,上句又有“娇痴不怕人猜”故改作“和衣睡倒人怀’’才相应,如果是“随群暂遣愁怀”便不好解释了。
+ u( a* Q( h: V
& O0 X0 B" f3 o在黄梅雨降下之时,他们或许是躲避在树荫下,她的娇憨之态不怕别人猜度,干脆不解衣服睡倒在他的怀抱里。最令人难忘的是分手时的情景,待她回到自己家里之后,不想急忙去靠近梳妆台看自己的模样。
( R4 S+ y4 o! v7 z/ }! r
( Q- T5 {) W4 ~% J' p真是千情百态,描绘尽致,沈际飞《批点草堂诗余四集》续集卷上选收此词时,将其与《地驱乐歌》相比较,那是一首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民歌:“枕郎左臂,随郎转侧,摩捋郎须,看郎颜色。”这是一位较为成熟的女性形象,不比此词所写两小无猜更有趣味。8 E/ h& w, Q9 @0 @7 U" l
2 c& H+ [, M4 J& J x
5 | w/ T: ]& j r1 r; b |